requestId:68815ce2626992.12271368.
新華包養網社昆明7月31日電 題:哈尼梯田:遺產保護中探尋鄉村振興“密碼”
新華社記者嚴勇
住著傳統民居“蘑菇房”,守著幾畝梯田,當著講解包養員,年輕的哈尼族姑娘盧愛文把在稻田、云海和村落間的生活過成了“詩”。
“這幾天,我們村子里來了很多游客,還有拍紀錄片的。”她說,剛接待了一批北京游客,正準備帶他們體驗紡線織布等民俗活動。
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地處云包養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,而盧愛包養文所在的元陽縣阿者科村屬遺產地核心區,是一個哈尼族古村落,至今仍延續著“森林、村莊、梯包養網田、水系”四素同構的生態系統。
圖為7月21日拍攝的哈尼梯田。新華社記者嚴勇攝
在哈尼語包養里,阿者科意為包養“一個吉祥的地方”。坐擁大美風光,阿者科卻沒能改變落后的狀況,2019年以前一直是深度貧困村。為增加家庭收入,很多年包養輕人外出打工,阿者科成了典型的“空心村”,傳統文化保護一度面臨困境包養網。
盧愛文說,有村民將自家老房子拆掉,建成幾層高的樓房,部分梯田也存在拋荒的現象。這意包養味著,阿者科面臨失去文化體系中最核心部分的風險。
2018年1月,應元陽縣政府邀包養網請,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來到阿者科等地,在充分調研基礎上編制了“阿者科計劃”,以“房、人、田”為基礎,包養網實施旅游分紅標準劃分,鼓勵村民保護傳統民居、耕種梯田、包養保留村籍包養網。
當年,阿者科以村集體方式成立旅游公司,其中65戶村民以傳統民居、梯田等入股,并可定期獲得分紅收入。截至目前包養網,阿者科已累計分紅逾47萬元。
“我家各項條件都滿足,包養網目前已獲包養得分紅8000元。”盧愛文笑著說。不僅如包養網此,她還學會了熟練記賬,人也變得更加自信。
近年來,保繼剛團隊挑選派駐研究生,與包養元陽縣政府派出人員常年包養駐村。今年1月,中山大學研二學生李慕芳等人輾轉千里來到阿者科,成為該校第五批駐村隊員,開啟了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征程。
“村民們對于遺產保護的意識和動力明顯增強。我們只是起到輔助作用,更多工作則是由村民來主導。”李慕芳告訴記者。
如今的阿者科,50包養網余棟“蘑菇房”已全部掛牌保護,分列包養網在青石板路兩側,其間穿插水車、磨坊等,不遠處便是鋪展開來的梯田。村民們身處一道道風景中,或背包養著竹簍包養網經過,或慵懶地曬著太陽,或與到訪的客人嘮家常。
7月21日,一位哈尼族婦女從“蘑菇房”前經過。新華社記者嚴勇攝
隨著鄉村旅游的包養網發展,很多原先在外地務工的年輕人又回到村里。“以前我從來沒有覺得梯田有多美,后來包養通過游客逐漸領悟到了它的價值所在。”26歲的哈尼族姑娘羅美芬是元陽縣新街鎮全福莊人,目前在當包養地一家民宿上班,包養與阿者科相隔不遠,世代均有耕種梯田的習慣。
在旅游合作協議中,梯田的維護管理是其中重要內容:村民包養網負責梯田正常維護,并按季節耕種、管理、收割;崩塌的梯田要及時維修,保持梯田原有包養景觀。
“這些我們都是簽過字的。守護好遺產,我們就能持續受益。”羅美芬說。
TC:sugarpopular900
發佈留言